《洛神賦圖》卷,晉,顧愷之(宋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此圖是根據(jù)三國(220--265年)魏人曹植所寫《洛神賦》而創(chuàng)作的故事畫。畫面開首描繪曹植在洛水河邊與洛水女神瞬間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趨前,遠望龍鴻飛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約素”、“云髻峨峨,修眉聯(lián)娟”的洛水女神飄飄而來,而又時隱時現(xiàn),忽往忽來。后段畫洛神駕六龍云車離去,玉鸞、文魚、鯨鯢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張望,依依不舍,一種無奈離析之情顯現(xiàn)畫面。
此圖分段描繪賦的內(nèi)容,構(gòu)圖連貫,主要人物隨著賦意,反復出現(xiàn)。設色濃艷,畫法古拙,山石樹木鉤填無皴,“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系初唐以前畫風。引首有清高宗弘歷行書“妙入毫巔”。卷后有元趙孟頫行書《洛神賦》、李衎、虞集、明沈度、吳寬詩跋均偽。又乾隆詩題。鈐“明昌”、“禦府寶繪”、“群玉中秘”、“明昌禦鑒”及清內(nèi)府乾隆、嘉慶、宣統(tǒng)諸藏印。
此圖不書《洛神賦》文,亦無名款,從畫法、絹、色等方面研究,當為宋人摹本,但畫風仍存六朝遺韻,其原本傳為顧愷之所作。
《石渠寶笈·初編》、《石渠隨筆》著錄。
[相關鏈接]:
故宮珍品文物即將“出巡”倫敦故宮博物院《國寶》(圖)《國寶薈萃》(圖)《清代宮廷生活》(圖) 《紫禁城宮殿》(圖) 《洛神賦圖》(圖) 《十詠圖》(圖)《韓熙載夜宴圖》(圖) 《游春圖》《高呼與可圖卷》(圖)(故宮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