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呼與可圖》卷,清,原濟繪,紙本,墨筆,縱40.2cm。橫518cm。
正如本幅自題七言絕句:“老夫能使筆頭憨,寫竹猶如對客談。十文魚骨七寸管,攪翻風雨出莆龕!扁j“何可一日無此君”、“老濤”、“眼中出入吾老矣”、“癡絕”、“清湘老人”、“膏盲子濟”印六方。卷首隸書自題“高呼與可”四字。
卷后錄《東坡題文與可筼筜谷偃竹記》,記的是北宋畫竹名家文同與蘇軾詩畫交酬的一段軼事。文同出守洋州時,一次寄詩蘇軾,曰:“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碧K軾笑稱:“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筆硯,愿得此絹而已!蔽耐瑹o言以對,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蘇軾卻又機辯地答詩:“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空庭影許長!蔽耐瑩艄(jié)嘆服,因以所畫《筼筜谷偃竹圖》相贈,并說:“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币粫r傳為藝壇佳話。元豐二年(1079年)文同辭世,蘇軾悲痛失聲,寫下這篇《題文與可筼筜谷偃竹記》,懷念二人“親厚無間”的感情。原濟于卷首自題“高呼與可”四字,一方面是表達敢于"血戰(zhàn)古人"的藝術自信,更是藉此抒發(fā)自己難覓知己,悠然懷古的無限感慨。
此卷竹樹純以水墨寫成,老竿新篁,或疏或密,縱橫恣意,各盡其態(tài)。畫家利用長卷的廣度延展,在不經意中營造出一種起伏跌宕的流動性和張弛有度的節(jié)奏感,充分發(fā)揮了水與墨遣興寄情的藝術效能。卷中山石以大筆側鋒掃出,落墨即是竹葉,不見復筆,干濕濃淡,筆墨紛披,于無法中有法。畫面逸宕飛動,充滿撼人的血性與真情,使觀者似聞風雨之聲。實踐了畫家“借筆墨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的藝術主張。
1996年秋,
故宮博物院以重金將這幅珍品從北京嘉德拍賣公司購回入藏。
[相關鏈接]:
故宮珍品文物即將“出巡”倫敦故宮博物院《國寶》(圖)《國寶薈萃》(圖)《清代宮廷生活》(圖) 《紫禁城宮殿》(圖) 《洛神賦圖》(圖) 《十詠圖》(圖)《韓熙載夜宴圖》(圖) 《游春圖》《高呼與可圖卷》(圖)(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