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wǎng)(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成琛)400年前的江城是什么樣子?“漢口”一詞是如何來的?清代的武昌城有多大?本月中旬,一本濃縮了江城明末清初至今的歷史地圖臺歷,將與市民見面,這也將是迄今為止江城首套地圖臺歷。
昨日,記者在武漢市勘測設(shè)計研究院看到這份臺歷的樣品。其由12張不同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地圖組成,每張地圖上都有詳盡的文字說明,部分地圖還是首次亮相。
該院地圖編研中心主任黃中和說,這12張地圖,圖文并茂地講述了大武漢跨越5個世紀(jì)的變遷——如年代最遠(yuǎn)的一張《漢江攬勝圖》上,長江之上船只林立,晴川閣與黃鶴樓巍立兩岸,真切反映了17世紀(jì)初,武漢作為商埠重鎮(zhèn)“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的繁榮景象;繪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的《湖北武漢全圖》,鳥瞰三鎮(zhèn)鼎立之勢,并用歷史典籍,說明了“漢口”名稱的來歷;1883年由湖北善后總局出版的《湖北省城內(nèi)外街道總圖》,則描繪了當(dāng)年武昌城“城中分十八鋪,城外分四隅”的實(shí)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