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專稿: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于北京時間12日9時成功升天,世人的目光正注視著中國酒泉的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美聯(lián)社認為,中國發(fā)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把兩名航天員送入軌道,標志著這個國家在航天領域的地位日益提高。
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于今日凌晨前往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航天員公寓問天閣為整裝待命的航天員壯行。溫家寶總理還對航天員說:你們駕乘神舟六號飛船遨游太空,必將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不斷攀登科技高峰;相信你們一定會圓滿完成這一光榮而神圣的使命!希望你們堅定信心,沉著冷靜,堅毅果敢,再創(chuàng)輝煌!祖國和人民期待著你們勝利歸來!
美聯(lián)社在評價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巨大成就時說,對中國來說,載人航天計劃是個樹立威信的項目。2003年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使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把人類送入太空軌道的國家。
這家通訊社還特別關注中國關于致力于太空探索的目的的表態(tài),中國表示,中國發(fā)展航天技術完全是出于和平的目的,它反對在那里部署任何武器。
欣喜期待“神舟”六號 一飛沖天
香港《大公報》以《“神六”升空在即港人欣喜期待》為題報道:本周內,稍為關注國家大事的市民將會有目不暇接之感:特區(qū)行政長官曾蔭權將會發(fā)表他上任后的首份施政報告;而在內地,正在召開的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11日閉幕并發(fā)表會議公報,就未來五年中國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fā)展提出規(guī)劃藍圖……
但對廣大市民來說,最激動人心的,顯然是將要在酒泉發(fā)射中心一飛沖天的“神舟”六號!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于2003年10月15日發(fā)射,一舉成功,舉國歡騰,全球矚目,中國從此加入“太空大家庭”,成為全球繼美俄之后第三個有能力發(fā)射載人航天飛船的國家。
“神五”的發(fā)射成功,其“威力”足以媲美上世紀60年代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對中國人民包括港人來說,沒有比原子彈、太空飛船這些尖端科技成就更能說明國家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它令港人愛國情懷倍增,直到今天,首位太空人楊利偉仍然是全國億萬青少年最崇拜的偶像,回歸以來香港公民教育、愛國教育最成功的“教員”也是楊利偉。
相隔僅僅兩年,“神六”馬上就要升空,又一次帶給港人以喜悅和期望。與“神五”相比,“神六”多了一名太空人,在太空停留的時間也由1天增至5天,但從科技層面以至心理質素來說,其難度絕不能以簡單的5倍來計算。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今天的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可上九天攬月,繼“神六”之后,還有“神七”、“神八”,“嫦娥工程”已經進入日程之內,初步擬定在2030年實現(xiàn)。中國要和平崛起,不要太空爭霸;“神六”的即將升空,帶給港人的是激勵、奮發(fā)和團結。
應界定進入軌道的人的稱謂
法新社發(fā)自酒泉的報道:對于一個進入其載人太空計劃已經兩年的國家來說,中國在如何稱呼其進入軌道的人的問題上顯示出引人注目地缺少一致意見。這可不是一個小問題,因為太空旅行者大概是世界上唯一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名稱的職業(yè),這也反映出他們作為少數出類拔萃的人的身份。
有些建議——如“Chinanaut”——未能獲得許多人的支持,這樣就把選擇的范圍縮小到了兩個候選名稱——“太空人”和“航天員”。
“太空人”(Taikonaut)是一個兩種語言的奇怪混合,由漢語中的“太空”(taikong)與希臘語中的“航行者”(naus)合并而成。中國官方人士并不特別喜歡這個新創(chuàng)造的詞,官方報紙多半堅持用更帶技術性的名詞“航天員”,意思是“太空航行者”。
然而,“太空人”(Taikonaut)最終可能會勝出,因為它對于外國人來說相對比較容易發(fā)音,還因為它間接地提到了用于這個由現(xiàn)有的太空強國創(chuàng)造的職業(yè)的術語。絕大多數世界公眾似乎更喜歡“太空人”(Taikonaut)。
美國稱宇航員為“astronaut”,意思是“宇宙航行者”,而俄語“космонавт”(英文版本“cosmonaut”)的意思也是“宇宙航行者”?赡苁浅鲇趷蹏脑,這兩個前競爭對手從來沒有作出任何努力來把這兩個詞語合并起來。相反,每一個詞語已經在它們各自的語言中產生出一類詞語。(完)(來源:新華網)